首都师范大学:七秩芳华接续奋斗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首都师范大学始建于1954年,建校70年来,首都师范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正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优势特色,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图为首都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点开花
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数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几何与拓扑”方向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获评8个A类学科,位列全国师范大学第3名。
统筹“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高水平发展,深化学部制改革和学科特区建设,组建了教育学部、艺术学部、人文社科学部3个学部,成立了交叉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艺术与美育研究院、人文社科创新研究院、国别区域研究院等5个学科特区,大力推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方面,作为北京市人才培养,特别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余万名。获批3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历史、数学、中文)。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国优计划”试点高校。近5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24项。入选“双万计划”一流专业49个。构建“第一班主任”品牌,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29个。获评2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和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5项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连续3届)、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Cell、Nature、Science以及国际公认的四大数学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0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全国地方大学位居前列。
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学校与北京市各区全覆盖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建设52所京内附属学校,将优质教育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承担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校长园长、干部教师培养项目等近20项。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等领域产出一批研究成果。
图为首都师范大学数智化教师教育国际会议现场。
抓好深化综合改革 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
下一步,学校将抓好深化综合改革这一关键,强化战略谋划设计,扎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落实落地。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确定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锚定进入全国师范大学“第一方阵”目标,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发展、卓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筑峰、杰出人才引育、重大成果培育、基础教育提质、国际化办学拓展、校区建设攻坚等“八项工程”落地实施。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首都师大何为”的时代答卷。
育人育才是根本,学校将进一步统筹卓越教师和拔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特色“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成立未来教师学院,深化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范式转型,着眼未来,为基础教育培育百名教育家型教师、千名卓越教师、万名骨干教师。与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依托历史、数学、中文三个2.0基地,探索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推动燕都学院优化升级。实施“数字首师”工程,持续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建设。
图为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抓实学科建设龙头 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学科建设是龙头,学校将强化超常布局,谋划学科高质量发展。在巩固提升数学学科优势同时,发挥“学部+研究院”建设模式优势,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快推进新的一流学科前瞻性培育,在学科“高原”上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开展学科建设摸底工作,推进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共建,积极培育新的一流学科建设增长点,建强国家安全学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强学科建设中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特别是针对中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推动各院系各学科引才育才主体责任落实,努力筹措优质资源和专项经费,持续优化校内“燕京人才”梯队,大力推进“人才托举计划”,设立青年教授、助理教授职务,推动实施低职高聘、青年破格、绿色通道等人才制度。
抓住有组织科研这个重点,积极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科研基地整合培育,推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内非实体科研机构特色发展。持续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推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产出更多标志性重大成果,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与贡献,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更好支撑。
图为良乡校区规划图。
抓牢教师教育特色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学校还将抓牢教师教育这个特色,深化理论实践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高位统筹优质办学资源,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在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彰显首师情怀、首师担当、首师作为。升级“双链循环”教师教育的“首都师大”模式,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大力推进“数智化教师教育”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建好建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积极推动附属学校内涵式发展,着力扩增量优存量,做强基础教育示范校,助力首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
并且,抓紧校区建设契机,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校园。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目前在北京海淀、房山、朝阳、通州以及京外的秦皇岛共建有9个校区。学校还统筹推进了良乡校区规划建设和海淀校区改造提升。良乡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已获批复,预计2025年正式启动建设。
近期,学校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深化办学合作,计划签署战略协议,推动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转型,以此扩大秦皇岛校区规模,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保障和办学支撑。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实干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新局面,以昂扬姿态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首师篇章!
(新华网 2024年10月17日)
原文链接:http://bj.news.cn/20241017/2a59c17bc10e400b98378d0979e9b68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