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坚守初心使命 服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师范办学定位,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优势特色,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服务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服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语委办”)在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拓展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创新语言文字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发挥“五位一体”机制效能,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成效
校语委办坚持学校党委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全校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和学校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育学部、文学院、京疆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教科书博物馆等38个校语委成员单位,整合语言文字研究、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语言文化传播弘扬等优势资源,密切协作、凝聚合力,逐渐探索形成“党委领导、语委主导、多元协同、全员参与、技术赋能”的语言文字“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建构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轴心,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教学三个维度的“一轴三维”工作模式。
二、“用心用情、志智双扶”,创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培训模式
学校创立“京疆学院”,用心用情助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师语言文字能力提升。10年来,组织831人参与“新疆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北京市培养计划”,面向全疆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409人,累计培养和田地区幼儿园园长130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培养和田地区322名优秀干部教师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的156名中小学、幼儿园后备干部及骨干教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实施边远地区重点帮扶计划,面向重庆市城口县、云南省福贡县400余名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面向青海省12县区开展学前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建设“双优云桥”平台,面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远程开展师资培养,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落地生根。
三、立足师范大学优势特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学校依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甲骨文研究中心等语言文字研究机构,通过标准引领、成果展示、吟诵传承、品牌活动等方式,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撑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传承,受益师生及社会人员达数十万人。
学校首创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与传承;开展中小学书法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制,实施书法教育“高参小”项目;连续举办10届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覆盖5万余名首都高校学子。甲骨文研究中心承担“中华字库”工程“甲骨文字搜集与整理”重大课题和“冷门绝学”重大项目,数十名研究生参与项目建设。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团队采录整理了国内大量现存传统吟诵材料,带动50余所高校、300余所中小学开设普通话吟诵课程。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学校集中展示师生在甲骨文研究、语言智能探索、吟诵教育、语言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四、坚守“首师姓师”初心,服务基础教育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师范办学定位,重视语言文字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各环节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开设语言文字系列课程103门、语言技能实训课程58门,打造“大语文”核心课程群,设置“语言艺术与文化交流”通识课程,分层分类课程建设模式满足了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素养提升需求。
学校将语言文字特色实训融入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分散”“过程+结果”“技能+素养”等模式,形成“集训—观摩—测试—总结”整体设计,培养学生教育技能,坚守“师范”底色。严格落实入职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对教师的教育语言、板书、电子教案等基本技能作严格要求并组织定期培训,将教学语言规范纳入师德评价标准。
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坚守“首师姓师”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特色,不断创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学习强国-中国语言文学 2023年12月12日)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49883119255228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