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真菌实验室在国际真菌学权威刊物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分享

日前,国际真菌学权威刊物《真菌分子系统发生与演化》( Persoonia-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fungi  )在线发表了生科院应用真菌实验室独立完成的有关松露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块菌属物种多样性、系统发生及地理分布(Species diversity, phylogeny, endemism and geography of the truffle genus Tuber in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1.05。

松露(truffle)科学名称为块菌( Tuber ),因埋生于土壤中呈块状而得名,松露常与植物共生,通过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影响植物的生长,在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松露不仅是林中动物的美食也是人类餐桌上最昂贵食用菌之一,如黑松露和白松露。

应用真菌实验室历经十余年的野外调查,在中国发现块菌属物种82种,其中新种57种,以及一个亚洲特有的亚属级新演化谱系。研究结果证实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是块菌属世界范围的多样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现存块菌属物种最多的区域。本研究首次发现现代块菌属物种具有高度洲际特有化现象,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特有种高达82.9%,与欧洲及北美两个另外的多样化中心的共有物种低于10%,同时发现在亚洲及中国,绝大多数物种分布区极为狭窄,其中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拥有超过53.7%的物种,本研究还发现学界一直忽视的华北、东北和西北的温带森林块菌属物种也较为丰富。上述研究成果为块菌这一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重要性类群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生科院教授范黎为第一和唯一通讯作者,2022届博士生李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应用真菌实验室的徐语言(2019级博士生)和闫向远(2021届博士生)对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并受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应急管理计划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论文在线链接:

https://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nhn/pimj/pre-prints/content-nbc-persoonia-062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