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11月17-18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主办的“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我校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承办。来自全国16省市的区域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校长、学校中层干部、一线专任教师、教研员、博士生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17日上午研讨会开幕,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缪劲翔、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书记杜荣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缪劲翔指出,本次会议以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恰逢其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行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意义重大。面向未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仍然复杂艰巨,需要大学与中小学、理论与实践发挥合力、共同研究。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的专家学者、一线校长进行了十场主题演讲。17日上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认为课程教学改革不应忽视对“学程”的关注,学程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深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田慧生阐释了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该聚焦的重点问题,并提出要做好长效机制建设;北京师范大学课教院研究员王本陆指出课程育人包括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并提出了课程育人的四个途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沈杰基于首都师大附中在课程教学模式领域的创新实践,提出“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变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就科学家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8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柯政指出当前学生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唯分数,并分析了其背后原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艾兴认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构重在改革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丁锐强调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机会”的测评的重要性,倡导开展指向大概念的课堂的学习机会测评;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刘希娅分享了重庆谢家湾学校在“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下在课程教学、学习方式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爽指出教育管理者应警惕教育管理中的“技术理性”,倡导学校的实质是一个关系体,要通过管理行为建构教育意义。
同时,研讨会还组织了观摩研讨和分论坛,来自首都师大附中第一分校的一线专任教师展示了六节公开课,来自中小学一线的校长、教师、教育博士研究生完成了三个平行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