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
近日,以首都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化学系廖清教授、付红兵教授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了题为《基于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有机单晶圆偏振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论文。
圆偏振光因其旋转对称性和丰富的角度特性,在加密信息存储、三维显示、遥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直接发出圆偏振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其简单的器件构型、高的发光性能以及易于大面积集成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受限于手性发射材料的限制,难以平衡空穴电子注入和传输,导致器件性能不理想,亮度较低。本团队创新性地将二维有机单晶集成到光学平板微腔(双层银膜)中,不同厚度的上下银膜层不仅可以作为微腔的两个反射镜,还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中的两个电极。利用微腔的光学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诱导光学模式发生圆偏振劈裂,实现了高圆偏振度高达1.1的电致圆偏振发光。
《自然·通讯》是英国自然(Nature)集团旗下的综合类子刊,属于综合领域的顶级刊物之一,2022年影响因子17.694。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高精尖成像中心、首师大交叉研究院等基金资助。被X-MOL(化学资讯平台)、高分子科学前沿、化学与材料科学等多家网站平台宣传报道。近年来,化学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化学系将围绕学校“攀登计划”,加强博士学位点建设,加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开展高水平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为提高我校整体科研水平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做出贡献。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745-w
X-MOL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Vh0uOH7BPSuss5PsOAKvw
高分子科学前沿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5sud8ulUUJwe1j3vVZw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