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分享

11月26日至27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会议期间举办10场学术盛宴,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近7900人次。来自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近7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家)》等学术期刊和相关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主题很好地回应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呼唤,高度概括了教材研究者共同的理想追寻,为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改革与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云龙从教材重要性出发,肯定了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的重大意义,期望石鸥教授及研究团队继续因应新时代国家教材改革要求,在引领教科书研究方向、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体系中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石鸥向一直支持教科书论坛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感谢,并回顾了教科书学术论坛十年发展历程。中国教科书事业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定步履坚实,再创辉煌!


1669600920145017798.jpg


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使命与探索”,来自两岸三地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论坛还设重大主题教育进入教科书、中小学统编教科书的分析与使用、教科书学的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构建、教科书设计思想与数字教科书发展、教科书历史研究五个分论坛和三个研究生专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围绕教科书研究的诸多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迄今已举办了十届。本届论坛特色鲜明:一是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及党的二十大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愿景;二是主题多元,基本囊括当前教科书研究的关键与重点、热点与焦点问题;三是会议规模宏大,包括两岸三地的教材研究专家和博硕研究生,彰显专家学者与中青年学者和学生的学术争鸣;四是承上启下,论坛十年,研究者们见证了中国教科书事业的建设历程,探寻着教科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坚守着教科书研究的初心与使命,必将开启教科书研究的新征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