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六期“教授论坛”系列活动
6月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教授论坛”系列活动第六期讲座于外语楼八层阳光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英文系刘珩教授主讲,学院党委书记刘营及各系教师、本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讲座由科研副院长焦丹主持。
刘珩以“当下人类学的设计:关于跨学科研究的一些思考”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从时间维度切入,深入剖析了当下人类学的四个理论来源,系统阐述了人类学研究设计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梳理自2002年入职以来的学术历程,刘珩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跨学科研究的独特路径与学术价值。他强调,当代学者应当具备敏锐的时代意识,突破学科壁垒,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使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刘珩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就如何平衡学科特性与跨学科需求、培养复合型学术人才等问题给予了细致解答,现场探讨气氛热烈。
刘营指出,“教授论坛”作为学院重要学术品牌活动,已逐步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该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机会,更有力推动了有组织科研深入开展。她特别强调,全院师生应积极组建学术共同体,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协同创新,同时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外语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全过程。焦丹在点评中表示,刘珩教授的讲座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既有专业研究的深度,又展现了学者成长的厚度,更体现了学科建设的高度。报告内容涵盖专题研究、学术训练、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为学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学院教师王广生、安尼、马征、崔国鑫、邱琳分别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当下’一词的多语种翻译”“口述史研究”“个人学术成长”“人类学与外语学科的关联”等方面与刘珩教授交流了学术观点。研究生也围绕“当下的历史”这一概念,就学术研究中应具备的历史站位与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下落下帷幕。
外国语学院“教授论坛”自举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六期,成为学院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期论坛不仅展现了学院教师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思考,更是外国语学院积极践行新文科理念、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倡导学术研究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发挥学术平台优势,推动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